民國79年,有一次蓮社舉辦法親會,前往桃園縣復興鄉,我邀同事黃桂香一同參加。在人群中,我們驀然發現一位年約六十之男眾出家師父,好驚訝!有出家人來學弘願法門。擋不住好奇心,黃桂香慫恿我前去探詢。以下所述,係就記憶所及,回想二十年前往事。現在之所以要記錄,乃希望透過這個故事,幫助大家認識與學習弘願法門。
這位師父法號法中,是四川人,三十歲出家,跟隨國民政府迫遷來台。為何來學弘願?他訴說:想到自己已屆入暮之年,無常隨時將至,卻沒把握可以臨終正念。感嘆自己從年輕奮鬥到白頭,竟然無所成就,心中甚為苦惱。正當此時,有位信眾為他介紹游藤老師錄音帶,因不同於一般的念佛法門,他在走投無路之際,只好嘗試學習這個嶄新法門,盼望能覓得解脫之道。
在此之前,他是如何修行呢?他不趕經懺,專注於修行,只要有益於解脫,都努力學習,四處參訪善知識,所以接觸過各種法門。甚至連我問他,是否聽過十方禪林,都回答說:「曾聽過南懷瑾老師所講授的課程,但因其學問淵博,不只傳授佛學,還遍及論孟老莊等儒、道思想,過於繁雜,自覺志趣不合,遂未投入其門下。」在學習漢傳佛教未獲得成果的情況下,轉而學習密宗,也是鎩羽而歸。最後顧及年歲已大,保險起見就學了最簡單的淨土宗。雖然他很用功、很專心地念佛,卻無法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於是想先緊釘住念頭,不讓妄念冒出來再念佛,才稍有進展,卻遇到生病、頭腦不清楚,就抑制不了妄念而前功盡棄。之後,就用拼命三郎方式唸佛,唸得很快、很密集,來壓縮每句佛號的間隔時間,此法還是有體力不濟的問題。對於他努力不懈於修行,我聽了感動萬分,想不到有人如此精進!幸虧有遇到弘願法門,否則受苦無窮。
當我改用台語請教問題時,赫然發現他聽不懂,那怎麼聽老師的錄音帶?他答覆:「幸好老師都會按著書本、講義,一字一句的唸一遍,再加上反覆多聽幾遍,就能揣摩老師所傳達的教義。」因此,他只能熟悉老師所說的台語,其他人所講的就聽不懂。可見他多辛苦克服語言障礙,而慶幸自己是台灣人。
接著,我單刀直入問他,學得如何?他說:對於弘願法門的教義,都能明白並認同、接受,可是有一句台語—攏貝喉裡,老師一再講,卻不懂是什麼意思?於是請教會說台語的人,當那人告訴他:「就是統統給你」。恍然大悟:「原來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給我」,而對念佛產生了信心。我再請他描述,當時信心決定的心情與感受,他說道:「當場就一陣喜悅湧上心頭,這是我修行三十多年所沒經歷過。當時的感受,就像萬里晴空,天空沒有一片雲;就像一望無際的曠野,沒有任何遮蔽物。」我看著他說話的欣喜表情,心想要不是彌陀發願救度,其一生心血將付諸流水,又墮入輪迴。這使我從中感受到彌陀的慈悲恩德,也隨之歡喜起來。
從法中師的經驗談中,我們可以窺察其學習弘願法門的軌跡,是循著法然上人開示之三重選擇。「欲速離生死,二種勝法中,且擱聖道門,選入淨土門。」—他用三十多年的歲月作出抉擇。「欲入淨土門,正雜二行中,且拋諸雜行,選應歸正行。欲修於正行,正助二業中,猶傍於助業,選應專正定。」—他是專業修行人,嘗試過各種雜行、雜修,依然無法了脫生死,最後選定專修念佛,進而投入弘願法門。因其一生學佛經驗,使他能深刻體會到第一種深信:「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又作到「教念彌陀專復專」,在機緣成熟下碰到善知識—老師的錄音帶。當聽到「就是統統給你」,而發起了第二種深信:「決定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就成為信心決定的妙好人。
法中師尚有一事,讓我讚嘆不已,而見賢思齊。他說:「很羨慕妳年紀輕,就有善根來學弘願;又有福報住在台北,可以經常看到老師的授課。我只能接觸到錄音帶,看不到人,今天見到老師本人,覺得他很慈悲,看得很歡喜。」我很訝異這段話!因為他跟老師在年紀上相差無幾,又是尊貴的出家身份,他不但降格接受在家人的傳法,還如此謙虛地尊崇、讚嘆老師。追昔撫今,看到老師的學生大肆批判他,心中不勝欷歔。
老師生前數度叮嚀:未來蓮友們對於台上之講師,必須予以尊重。當時只曉得老師在交待後事,為未來繼承人鋪路,讓大家支持繼任者。在我看到般舟三昧經寫道:「菩薩欲得見今現在佛悉在前立者。當敬善師。…菩薩若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是三昧當視如佛常敬尊。」才憬悟到老師叮嚀的真正用意,礙於自己是主講人,恐招來誤解而不便直言。而「視師如佛」,卻是得到他力念佛的必要條件。難怪,連親鑾聖人也囑咐:「師主知識之恩德、碎骨亦應謝」。原來他們都是在說明往生報土的教法,而非為了贏取大家的恭敬,才說這些話。想到善知識的用心良苦,忍不住流下感恩的眼淚。
以上所述,乃藉著法中師的事蹟,盼能勸進有心往生報土者,應效法其精神,勇於擺脫世俗眼光,拋棄雜行,雜修:並且降服內在的慢心,恭敬傳法(指真實之他力念佛法)之善知識,俾能早日信心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