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讀後感(中篇)


    有位網友留言給我:阿彌陀佛與十方眾生是沒有隔離的,佛成就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本願名號絕對救度大願。阿彌陀佛本願名號有佛真實生命,不用向外追求,凡夫能夠信仰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沒有白學佛。學佛本願一定要思維游藤老恩師每一句為我們開示,要多加思維。感恩游藤老恩師」其所謂「向外追求」,跟我的說法並不搭軋,因為我只會向阿彌陀佛求,祂並不是外人,而是救我脫離娑婆世界之苦海的慈父。弘願法門所謂的「他力」,乃是指「佛力」,這點大家要明白,不要把「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觀念搞進來,攪和在一起而不清不楚,障礙了學習他力信心,一定要仔細辨清聖道門與淨土門的分野。

 

不過有些話,這位網友倒是說對了:「阿彌陀佛與十方眾生是沒有隔離的」、「阿彌陀佛本願名號有佛真實生命」,因此大勢至菩薩才會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太棒了!只要念佛就可以見到阿彌陀佛此一說法,可在下列經典得到應證。《佛說阿彌陀佛經》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這就是「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當來,必定見佛」。

 

而在《般舟三昧經行品第二三卷十六品云:

若沙門白衣。所聞西方阿彌陀佛剎。當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以後。見阿彌陀佛。於覺不見。於夢中見之是菩薩摩訶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不於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乃見。便於是間坐。見阿彌陀佛。菩薩於是間國土聞阿彌陀佛。數數念。用是念故。見阿彌陀佛。

此即為「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必定見佛」。

        那為何可以「現前,必定見佛」呢?又云::

菩薩如是持佛威神力。於三昧中立。在所欲見何方佛。欲見即見。何以故。如是跋陀和。是三昧佛力所成。持佛威神。於三昧中立者。有三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佛。

所以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讚嘆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

 

去佛不遠阿彌陀佛真的跟我們是沒有距離的阿彌陀佛本願名號真的有佛真實的生命,所以眾生只須念佛 ,現前必定能見佛。不過須按照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定善義》所說:

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

是以,這位網友如其所言「不用向外追求」,也就是不願意見到阿彌陀佛,那就-去佛很遠了!遙不可及。

   

    至於如何「憶佛、念佛,必定見佛」?其實不難,只要努力實踐「二人相憶,二憶念深」,達到「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即追求信心決定,也就是「明信佛智」時,就能「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我的具體作法就是跟隨游藤老師,認真聽經、用心思惟,再碎碎念佛,遇到問題就向禱告,便能從老師口中聽到解答,如此經過一番用功,於是得到「信之一念」-即信心決定。然後有一天我在念佛時,突然憶起「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就發想阿彌陀佛的佛光正照耀著我,隨之莫名其妙入了定。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開心,雀躍不已!這種甘露味,大家一定要來品嚐。因為又有人在追問我體驗之事,忍不住再說一遍,給大家參考。

 

接著來談談「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句話才八個字,卻蘊藏深意。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時說:奇哉!奇哉!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因此佛陀在《維摩經佛國品第一》指出一條明路,來幫眾生解決妄想執著的問題:

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 而汝不見。』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

 

    上述經文在告訴我們,依著佛的智慧,眾生就可以心淨,則能見佛土清淨。是故《佛說無量壽經》才說「明信佛智」方能自然化生清淨報土,並且在現世可依般舟三昧經行品第二來得到清淨心,而見到阿彌陀佛,故該經文繼續解釋:

「譬若,跋陀和,年少之人,端正姝好莊嚴,已如持淨器盛好麻油,如持好器盛淨水,如新磨鏡,如無瑕水精,欲自見影,於是自照,悉自見影。云何?跋陀和,其所麻油、水、鏡、水精,其人自照,寧有影從外入中不?

跋陀和言:『不也。天中天(即佛),用麻油、水精、水、鏡淨潔故,自見其影耳。其影亦不從中出,亦不從外入。』

佛言:『善哉!善哉!跋陀和,如是!跋陀和,色清淨,所有者清淨,欲見佛即見,見即問,問即報,聞經大歡喜。』

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三處:欲處。色處。無想處,是三處意所為耳。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是怛薩阿竭(即如來),心是我身。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為癡,心無想是泥洹。是法無可樂者,皆念所為,設使念為空耳。設有念者,亦了無所有。如是跋陀和,菩薩在三昧中立者,所見如是。』

佛爾時頌偈曰 :
 心者不知心  有心不見心
 心起想則癡  無想是泥洹
 是法無堅固  常立在於念
 以解見空者  一切無想念」

 

以上所列經文,就是我所認知之「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有人要我細說感應之過程與境界,真讓我無言以對。我的過程如同經文所云: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那是阿彌陀佛感知我的心念,在一剎那間就發生的事,要從何說起呢?那是的發功而不是我的造作,故無法言說。再者,我不是信前入觀,有了感應才信心決定,再次強調我是信後入定的。至於境界,則是經文所言「心無想是泥洹」,心清淨了,那有言辭可著墨之處!若勉強說,那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了。如果真的想知道,那就請你來追隨游藤老師,學習弘願法門的證信之法,自己去親身經歷了。

 

再來說說:「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無量壽經》云:「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其意為以佛的弘誓功德來莊嚴我們自己,而佛的弘誓功德莊嚴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即《安心決定鈔》所云:「唯行阿彌陀佛之行」,亦即信後之念佛而成為染香之人。至於「身有香氣」,這個「游藤老師追隨者部落格」就是阿彌陀佛香氣的散發。我就讀高商不注重國文課程,又逢家母生病,根本無心於課業,所以我的國文程度嚴格講起來只有初中,故讀古文有著困難度。從前我都是依賴老師的講經,後來為了護持證信的教法,只好抽空看看經典,其實所讀之書極為有限,卻能寫出這麼多文章,連我自己都嚇一跳!尤其是這兩年來身體微恙,沒有體力與心情來看書,現在卻能洋洋灑灑寫出這篇文章,這個「香光莊嚴」的效應著實讓我驚訝!以前當學生時,要是有此「莊嚴」,那該多好,說不定我就會有一張大學文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