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弘願法門是本願名號正定業,切莫誤解(5之5)


至於老師主張以光明攝取為本位一事,我只能搖頭嘆氣,可惜啊!可惜啊!我寧願相信他有信心決定而被光明攝取,但是他沒注意到覺如上人在《安心決定鈔》第五十六條的提醒:

如此領解者,我等雖今日今時得遂往生,非是我心之賢明,能稱念佛,能信他力之心功,是勇猛精進修行之佛之功德,於十劫正覺之剎那,已成就於我等之處而顯現引往也。

老師能被光明攝取,真的相當不簡單,故引以為傲而膽大包天來嗆聲「名號正定業」,此一狀況早在覺如上人的料想中,故告知「非是我心之賢明」,不是你很能幹,這些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請不要搶佛之功勞,自以為是。

 

其實這些,世尊在《般舟三昧經羼羅耶佛品第九三卷十六品囑咐過:

佛告跋陀和。是菩薩當念佛、當見佛、當聞經。不當有著。何以故。佛本無是法。無所因。何以故。本空無所有。各各行法念。是法中無所取。是法無所著。如空等甚清淨。是法人所想。了無所有。無所有。是法假所因者空寂耳。如泥洹。是法無所有。本無。是法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人本無是法。不著者近。有著者遠

原本被佛光攝取是件喜事,可以體驗到善導大師在《般舟讚》所說的般舟三昧樂:

心至所感。即佛境現前。正境現時。即身心內悅。故名為樂。

但是有人卻犯了惠覺上人於《安心決定鈔講話》所說:「觀體者,卻迷方便」,起了執著心而變成「觀體者,不必知佛意」,故演變為本來靠近佛境,現在卻離的很遠了。

  

     又《般舟三昧經無著品第五三卷十六品云:

如是跋陀和。菩薩見佛。以菩薩心念無所著。何以故。說無所有。經說無所有。中不著。壞本絕本。是為無所著。如是跋陀和。是菩薩守是三昧。當作是見佛。不當著佛。何以故。設有所著為自燒。譬如大鍛鐵著火中燒正赤。有智者不當以手持。何以故。燒人手。如是跋陀和。菩薩見佛。不當著。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不當著。何以故。著者為燒身。見佛但當念其功德。當索摩訶衍(意為大乘)。

世尊在此文中告知,能夠見到佛,要想到這是佛的功德,當發揮大乘精神,自信勸人信來報答佛恩。並且提出警告,千萬不可對見到佛這件事,起了執著而有貪戀,因為「設有所著為自燒、著者為燒身」。

 

    見到佛而起執著者會燒身,那是什麼狀況?答案就在《佛說觀佛三昧海經第十卷》《觀佛密行品第十二》:

「佛告阿難。未來眾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觀佛諸相好者。得諸佛現前三昧者。當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貢高。若起邪命及貢高法。當知此人是增上慢。破滅佛法。多使眾生起不善心。亂和合僧。顯異惑眾。是惡魔伴。如是惡人雖復念佛。失甘露味。此人生處以貢高故。身恒卑小。生下賤家。貧窮諸衰。無量惡業以為嚴飾。如此種種眾多惡事當自防護令永不生。若起如是邪命業者。此邪命業猶如狂象壞蓮華池。此邪命業亦復如是壞敗善根。

佛告阿難。有念佛者。當自防護勿令放逸。念佛三昧人若不防護生貢高者。邪命惡風吹憍慢火。燒滅善法。善法者。所謂一切無量禪定諸念佛法從心想生。是名功德藏。

 

有體驗之人,即所謂 「未來眾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觀佛諸相好者。得諸佛現前三昧者」,若在見到佛之後有了執著,就會起了貢高心而變成增上慢,接著就顯異惑眾。大家想想看老師在台中講經弘法,讓他的信眾說出:「不是名號正定業,而是光明正定業」,不就是這段經文所描述的狀況嗎!並且這把火燒到台北來,導致在淡水蓮社聚會時,蓮友間起了口角,還真是亂和合僧呢!這個果報於經文中已說明清清楚楚,大家應該警惕在心,千萬勿犯!

 

    其實大家只要謹遵佛陀在《大經》上的交代,就能避開此惡業:

「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

請注意「謙敬聞奉行」這五個字:聞即信,奉行就是行。在信與行的前面就是謙敬。這意謂著當你學習弘願法門時,必須要先有謙敬的態度,因為這與第一種深信關係密切,有了謙敬心才會明白自力無效,進而有第二種深信來依靠佛力,才會努力念佛來報答佛恩,所以憍慢是最大的障礙。因此,不管你有多殊勝的體驗,都得符合兩種深信,才會讓你的心境處於謙敬的狀態,如同悟到愚禿心,如此才算是「見佛真實體,則悟甚深法」,否則我只能說你白忙一場。換言之,大家只要有兩種深信的心來踴躍念佛,都遠勝於有自傲心之體驗者。

 

    值此,我要感謝兩位師兄的用心,積極來回應老師之事件,讓我有了動機來寫此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助益。更要感恩阿彌陀佛的加持,讓我迅速找到經文來佐證游藤恩師的體驗,順利完成這篇文章。YA!有阿彌陀佛在真好!有體驗是要取得與佛感應道交,感受到阿彌陀佛確確實實的庇佑。最後,我要感謝游藤恩師的傾囊相授,介紹了阿彌陀佛的本願,教導我信受「名號正定業」來輕輕鬆鬆地念佛,得以往生報土來脫離苦海,YA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佛百千劫難可遇,若有得見及聞名,必令獲益無空過,此普稱神之所了。

汝觀佛智難思議,普現諸趣救群生,能令見者皆從化,此蔽日幢深悟了。

若有眾生一見佛,必使入於深信海,普示一切如來道,此妙芽神之解脫。


見佛真實體,則悟甚深法

華嚴經在佛教界有一說法是大本無量壽經,所以這三句經文我想用來解釋所謂甚深法」,是在指弘願法門之深信,不可想岔。

 




◎附 註:

大虛法師:到底這個“攝取不捨”是什麼意思呢?

 

 發布:無周居士      日期:2015/7/18 14:18:00     

 

  所謂“攝取不捨”,這句話裡的“攝取不捨”,到底要怎樣才可以算是“攝取不捨”呢?這四個字的法義,跟我們這一生的生死大事,關系最為切要!像我們這些業障眾生,今生能否往生,能否了斷生死,全部的希望,可以說就在這四個字上,所以這個“攝取不捨”的意思我們必須要把它理解得透透的,必須要搞清楚。

 

  很久以前,在日本的德大寺,有一個叫做唯蓮的法師,他的故事很有借鑒意義。這個唯蓮法師是修學淨土的,他有一天看書看到《觀經》這裡,看到“攝取不捨”這四個字,他就起了懷疑了——到底這個“攝取不捨”是什麼意思呢?要怎樣才能叫做“不捨”啊?這個古德修學,有時候跟我們不太一樣,那些真正的修行人,他們讀經的時候不會像我們這麼馬虎,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疑點。

 

  所以唯蓮法師起了懷疑後,他就開始在佛前,以七日為限,向本尊阿彌陀佛祈禱,他希望佛陀能夠親自現身,給他一個答案,這樣他才不會再有疑慮!

 

  就這樣,唯蓮法師不吃不喝的,辛苦禮拜,足足祈禱了七天七夜,終於在最後一天的晚上,他實在是支撐不住了,倒下了,在他倒下的那一瞬間,阿彌陀佛就現身了!唯蓮法師親眼看見阿彌陀佛現金色身,光明燦爛的,莊嚴無比,佛陀來到他的身旁,一把就抓住他的手腕,只說了一句話:“這就是攝取不捨!”唯蓮法師當時本能的掙扎了一下,知道吧?

 

  阿彌陀佛不是這樣抓著他嗎?唯蓮法師當時本能的就這樣往回掙扎了一下,想要掙脫,但是阿彌陀佛緊緊地抓著他,不讓他掙脫,佛陀這時又重復了一句:“這就是攝取不捨!”這下子唯蓮法師一下就恍然大悟了,原來這就是“攝取不捨”,佛陀消失後,他跪在地上感動得,那是痛哭流涕!佛陀的慈悲真就是這樣的,緊緊地抓住一切眾生,尤其是念佛眾生,你就算想逃,佛陀也會緊緊地抓住你,不讓你離開。

 

  所以了解這點之後,我們對自己能否往生就不應該再起懷疑了,所謂“攝取不捨”、“全仗佛力”,面對來自於佛陀的無限力量,我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除非我們沒有信願,不想去,實在放捨不下,那樣佛陀才會暫時放手,尊重我們的選擇。

 

  所以,在這裡我們還應該明白一點,如果我們不能往生、不能解脫,那絕對不會是佛陀辜負了我們,而是恰恰相反,那絕對是我們辜負了佛陀!這個道理,希望大家能夠慎思明辨,善思念之,要好好地去體會其中的奧義,不要錯過、更不要錯解了。

 

  ——大虛法師·摘自《洞見和真相》

 (转自学佛网: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9/292302.html)

 

弘願法門是本願名號正定業,切莫誤解(5之4)


    走筆至此,深深感恩!幸好我也有光明攝取之體驗,今日面對老師的非難,可以泰然處之,感恩阿彌陀佛的慈悲示現。感謝游藤恩師的悉心教導,培養我涉入經藏的能力,而能予以回擊來反駁老師的謬論。所以,我也要鼓勵法眷們能學習證信,勇於追求與佛之願心感應道交。

 

接著,擬就我所知來述說體驗之好處,在《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一》《六譬品第一》:

佛告父王:『如是!如是!未來世中,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及與一切,若能至心繫念在內,端坐正受,觀佛色身,當知是人心如佛心,與佛無異,雖在煩惱,不為諸惡之所覆蔽,於未來世雨大法雨。』」

上述經文:「觀佛色身,當知是人心如佛心,與佛無異」,此一說法,竟雷同於《觀經》第八「像觀」之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這兩段經文都在說明,當人們在觀想佛時,其心即與佛心相應,就是作佛的心,其原因就是「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詳細解說「法界身」的作用:

二從諸佛如來下。至心想中已來。正明諸佛大慈。應心即現。有斯勝益。故勸汝想之。問曰。韋提上請。唯指彌陀。未審如來今總舉諸佛。有何意也。答曰。欲顯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等齊無二。端身一坐。影現無方。意赴有緣。時臨法界。言法界者有三義。一者心遍故解法界。二者身遍故解法界。三者無障礙故解法界。正由心到故身亦隨到。身隨於心。故言是法界身也言法界者。是所化之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諸佛身也。言入眾生心想中者。乃由眾生起念願見諸佛。佛即以無礙智知。即能入彼想心中現。但諸行者。若想念中。若夢定中見佛者。即成斯義也

 

    太棒了!我們只要心想佛,如來就能「應心即現」,讓我不禁回想起當年光明攝取的體驗。那是很平常的起心動念,就想到「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我正在念佛,那阿彌陀佛就站在空中,祂的光明正照耀著我,便莫名其妙入定了。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好歡喜!好開心喔!對我這樣已有兩種深信之人,可藉由見佛一事來確認,所得的「信之一念」,是否由佛力來發起;是否具有入正定聚之身份。所以當蓮友們在攻擊我的信心時,我可以有所依靠,畢竟那真實信樂之一念,開發之時刻是極其短促的,而入定的時間長達一、二十分鐘。這就是在般舟三昧經《請佛品第十》〔三卷十六品所言:

於法中無所疑不疑者為見佛見佛者為疑斷

 

    對於聽聞弘願法門者,已有相信他力之信心的人來觀想佛,可助其開發真實之信心。因為善導大師說:諸佛身能化之身,能入眾生界來示現佛身。故「眾生起念願見諸佛。佛即以無礙智知。即能入彼想心中現」,而於想念中、夢定中見到佛。依照第九「真身觀」所言:

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故能見到佛身就明白佛心,領解佛願而得到信心決定。

 

    雖然我自己是得到光明攝取的體驗,但是根據上述所列之經文,我贊同游藤恩師所言:

有人以為沒有光明攝取就無法往生,這是錯的,還是以名號為本位,光明是附帶性。名號是往生業,有人體驗到佛手來攝取,非是光明才能攝取。

游藤恩師是感應到佛手來救度,他絕對是得到信心決定。再者,曇鸞大師之《往生論註》曾說:「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而所謂「為物身」是方便法身,亦即救度眾生之身,故除了以光明來攝取念佛眾生,當然能示現方便法身而以佛手來攝取之,此非游藤恩師之發明,而是歷史上已有記載此一感應記錄,附註於文末,敬請閱讀之。

 

    除了前面所列之經文,我支持游藤恩師的感應,就是得到信心決定,還有其他理由,要先來閱讀其《夢中體驗記》(正信念佛偈講話第十六講附講:真實體驗之例):

我昔時(四十餘歲)苦求要如何獲真實信,得真實救,而書(寫)本願文貼於壁上,每夜就寢時,一看再看,一想再想:

(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第一題】:(一)我發什麼心?(二)佛才救度我。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第二題】:(一)佛救度我之實況,是什麼樣。(二)我得著救之實況,是什麼樣。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如上摸索五、六個月,終在一夜入於夢中:

「初見山上有一大道,四望空寂,我揚揚闊步行於此道,微風吹身,十分快樂(陶醉於世間無常之樂)。

忽然行至斷崖、萬丈的深坑臨於足下,望前卻不見其道(三惡火坑,臨臨欲入)。

  此時忽念,若非『阿彌陀佛』來救我,我必死在此斷崖(信單單念佛,蒙佛救)。

    即時,三聖腳踏蓮華從空現,立於大道之左邊,彌陀慈父喚聲言:『來!』即向我伸出右手(作接引狀),我即轉身伸出右手,握住佛之手。(佛手是肉質的,豐滿如綿,有暖氣。)

    即時與三聖騰空向前而行,(我向下看,見亂石滿坑底)剎那就飛過斷涯,到達前面之大道,腳著地時,安堵拍胸(心念好險得救了),向在身邊之三聖看,卻已不見(忘卻報謝佛恩;慚愧),即醒過來。」

    就於此夢,我得真實之體驗如下:

第一題:深知自力無效(第一種決定深信),但求佛救,即蒙佛來救,得真實信。

第二題:我念佛,三聖即時來現(第二種決定深信),佛伸手接我手,即往,得真實救。

    我現在七十四歲,回顧此夢中佛之示現,猶如昨夜所見,明記在心不忘。(81.8.11講於台北佛教弘願蓮社)

 

我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之經文,可供佐證游藤恩師的感應,其文如下: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五

爾時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菩薩眾莊嚴海已即說頌言:

諸波羅蜜及諸地,廣大難思悉圓滿,無量眾生盡調伏,一切佛土皆嚴淨。

如佛教化眾生界,十方國土皆充滿,一念心中轉法輪,普應群情無不遍。

佛於無量廣大劫,普現一切眾生前,如其往昔廣修治,示彼所行清淨處。

我睹十方無有餘,亦見諸佛現神通,悉坐道場成正覺,眾會聞法共圍遶。

廣大光明佛法身,能以方便現世間,普隨眾生心所樂,悉稱其根而雨法。

真如平等無相身,離垢光明淨法身,智慧寂靜身無量,普應十方而演法。

法王諸力皆清淨,智慧如空無有邊,悉為開示無遺隱,普使眾生同悟入。

如佛往昔所修治,乃至成於一切智,今放光明遍法界,於中顯現悉明了。

佛以本願現神通,一切十方無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網中皆演說。

十方境界無有盡,無等無邊各差別,佛無礙力發大光,一切國土皆明顯。」

《如來現相品第二》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法喜慧光明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佛身常顯現,法界悉充滿,恒演廣大音,普震十方國。

如來普現身,遍入於世間,隨眾生樂欲,顯示神通力。

佛隨眾生心,普現於其前,眾生所見者,皆是佛神力

光明無有邊,說法亦無量,佛子隨其智,能入能觀察。

佛身無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虛空,諸佛於中住。

無住亦無去,處處皆見佛,光明靡不周,名稱悉遠聞。

無體無住處,亦無生可得,無相亦無形,所現皆如影。

佛隨眾生心,為興大法雲,種種方便門,示悟而調伏。

一切世界中,見佛坐道場,大眾所圍遶,照耀十方國

一切諸佛身,皆有無盡相,示現雖無量,色相終不盡。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慧燈普明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一切諸如來,遠離於眾相,若能知是法,乃見世導師。

菩薩三昧中,慧光普明了,能知一切佛,自在之體性。

見佛真實體,則悟甚深法,普觀於法界,隨願而受身

從於福海生,安住於智地,觀察一切法,修行最勝道

一切佛剎中,一切如來所,如是遍法界,悉見真實體

十方廣大剎,億劫勤修行,能遊正遍知,一切諸法海。

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無生亦無相,普現於諸國。

隨諸眾生心,普現於其前,種種示調伏,速令向佛道

以佛威神故,出現諸菩薩,佛力所加持,普見諸如來

一切眾導師,無量威神力,開悟諸菩薩,法界悉周遍

 

  上述經文云:廣大光明佛法身,能以方便現世間,普隨眾生心所樂,悉稱其根而雨法。

豈不是與曇鸞大師之「為物身」的說法一致,阿彌陀佛依其本願現神通,應眾生之根器來示現方便法身,用佛手來攝取念佛眾生乃理所當然,孤陋寡聞者才會少見多怪。不過這個方便法身可不是馬馬虎虎,還是有條件的:

一切佛剎中,一切如來所,如是遍法界,悉見真實體

雖然是方便法身但必須是真實體,那如何才是真實體?這在《觀經》第八「像觀」之文有提及: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此文在表明如來之法界身可是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這就是佛之真實體。

   

    佛的三十二相中有一相,「手足柔軟相」,其相為:

又作手足如兜羅綿相、手足細軟相,即手足極柔軟,如細劫波毳之相。係以上妙飲食、衣具供養師長,或於父母師長病時,親手為其拭洗等奉事供養而感得之相,表佛以慈悲柔軟之手救護攝取親疏之德。

游藤恩師在夢中感應到:「佛手是肉質的,豐滿如綿,有暖氣。」這就是佛的兜羅綿手,恩師他見到了佛之真實體,故依據經文所云:

見佛真實體,則悟甚深法,普觀於法界,隨願而受身。

恩師他就悟到甚深法,即第九「真身觀」所言:

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見到佛真實體之身就明白了佛心,領解佛願來信心決定,而「隨願而受身」,得到正定聚之身份。因此,恩師他一再強調他力信心要有真實感。看到了《華嚴經》之經文,才明白這可不是信口胡謅,要有根據的。行文至此,我好開心喔!YA游藤恩師真是乘願再來的菩薩,我今生有幸遇到他,真是無上之榮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