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謝老師主張以光明攝取為本位一事,我只能搖頭嘆氣,可惜啊!可惜啊!我寧願相信他有信心決定而被光明攝取,但是他沒注意到覺如上人在《安心決定鈔》第五十六條的提醒:
「如此領解者,我等雖今日今時得遂往生,非是我心之賢明,能稱念佛,能信他力之心功,是勇猛精進修行之佛之功德,於十劫正覺之剎那,已成就於我等之處而顯現引往也。」
謝老師能被光明攝取,真的相當不簡單,故引以為傲而膽大包天來嗆聲「名號正定業」,此一狀況早在覺如上人的料想中,故告知「非是我心之賢明」,不是你很能幹,這些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請不要搶佛之功勞,自以為是。
其實這些,世尊在《般舟三昧經羼羅耶佛品第九》﹝三卷十六品﹞都囑咐過:
「佛告跋陀和。是菩薩當念佛、當見佛、當聞經。不當有著。何以故。佛本無是法。無所因。何以故。本空無所有。各各行法念。是法中無所取。是法無所著。如空等甚清淨。是法人所想。了無所有。無所有。是法假所因者空寂耳。如泥洹。是法無所有。本無。是法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人本無是法。不著者近。有著者遠。」
原本被佛光攝取是件喜事,可以體驗到善導大師在《般舟讚》所說的般舟三昧樂:
「心至所感。即佛境現前。正境現時。即身心內悅。故名為樂。」
但是有人卻犯了惠覺上人於《安心決定鈔講話》所說:「觀體者,卻迷方便」,起了執著心而變成「觀體者,不必知佛意」,故演變為本來靠近佛境,現在卻離的很遠了。
又《般舟三昧經無著品第五》﹝三卷十六品﹞云:
「如是跋陀和。菩薩見佛。以菩薩心念無所著。何以故。說無所有。經說無所有。中不著。壞本絕本。是為無所著。如是跋陀和。是菩薩守是三昧。當作是見佛。不當著佛。何以故。設有所著為自燒。譬如大鍛鐵著火中燒正赤。有智者不當以手持。何以故。燒人手。如是跋陀和。菩薩見佛。不當著。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不當著。何以故。著者為燒身。見佛但當念其功德。當索摩訶衍(意為大乘)。」
世尊在此文中告知,能夠見到佛,要想到這是佛的功德,當發揮大乘精神,自信勸人信來報答佛恩。並且提出警告,千萬不可對見到佛這件事,起了執著而有貪戀,因為「設有所著為自燒、著者為燒身」。
見到佛而起執著者會燒身,那是什麼狀況?答案就在《佛說觀佛三昧海經第十卷》《觀佛密行品第十二》:
「佛告阿難。未來眾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觀佛諸相好者。得諸佛現前三昧者。當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貢高。若起邪命及貢高法。當知此人是增上慢。破滅佛法。多使眾生起不善心。亂和合僧。顯異惑眾。是惡魔伴。如是惡人雖復念佛。失甘露味。此人生處以貢高故。身恒卑小。生下賤家。貧窮諸衰。無量惡業以為嚴飾。如此種種眾多惡事當自防護令永不生。若起如是邪命業者。此邪命業猶如狂象壞蓮華池。此邪命業亦復如是壞敗善根。
佛告阿難。有念佛者。當自防護勿令放逸。念佛三昧人若不防護生貢高者。邪命惡風吹憍慢火。燒滅善法。善法者。所謂一切無量禪定諸念佛法從心想生。是名功德藏。」
有體驗之人,即所謂 「未來眾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觀佛諸相好者。得諸佛現前三昧者」,若在見到佛之後有了執著,就會起了貢高心而變成增上慢,接著就顯異惑眾。大家想想看謝老師在台中講經弘法,讓他的信眾說出:「不是名號正定業,而是光明正定業」,不就是這段經文所描述的狀況嗎!並且這把火燒到台北來,導致在淡水蓮社聚會時,蓮友間起了口角,還真是亂和合僧呢!這個果報於經文中已說明清清楚楚,大家應該警惕在心,千萬勿犯!
其實大家只要謹遵佛陀在《大經》上的交代,就能避開此惡業:
「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
請注意「謙敬聞奉行」這五個字:聞即信,奉行就是行。在信與行的前面就是謙敬。這意謂著當你學習弘願法門時,必須要先有謙敬的態度,因為這與第一種深信關係密切,有了謙敬心才會明白自力無效,進而有第二種深信來依靠佛力,才會努力念佛來報答佛恩,所以憍慢是最大的障礙。因此,不管你有多殊勝的體驗,都得符合兩種深信,才會讓你的心境處於謙敬的狀態,如同悟到愚禿心,如此才算是「見佛真實體,則悟甚深法」,否則我只能說你白忙一場。換言之,大家只要有兩種深信的心來踴躍念佛,都遠勝於有自傲心之體驗者。
值此,我要感謝曾、詹兩位師兄的用心,積極來回應謝老師之事件,讓我有了動機來寫此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助益。更要感恩阿彌陀佛的加持,讓我迅速找到經文來佐證游藤恩師的體驗,順利完成這篇文章。YA!有阿彌陀佛在真好!有體驗是要取得與佛感應道交,感受到阿彌陀佛確確實實的庇佑。最後,我要感謝游藤恩師的傾囊相授,介紹了阿彌陀佛的本願,教導我信受「名號正定業」來輕輕鬆鬆地念佛,得以往生報土來脫離苦海,YA!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佛百千劫難可遇,若有得見及聞名,必令獲益無空過,此普稱神之所了。
汝觀佛智難思議,普現諸趣救群生,能令見者皆從化,此蔽日幢深悟了。
若有眾生一見佛,必使入於深信海,普示一切如來道,此妙芽神之解脫。
見佛真實體,則悟甚深法
華嚴經在佛教界有一說法是大本無量壽經,所以這三句經文我想用來解釋所謂「甚深法」,是在指弘願法門之深信,不可想岔。
◎附 註:
大虛法師:到底這個“攝取不捨”是什麼意思呢?
發布:無周居士
日期:2015/7/18 14:18:00
所謂“攝取不捨”,這句話裡的“攝取不捨”,到底要怎樣才可以算是“攝取不捨”呢?這四個字的法義,跟我們這一生的生死大事,關系最為切要!像我們這些業障眾生,今生能否往生,能否了斷生死,全部的希望,可以說就在這四個字上,所以這個“攝取不捨”的意思我們必須要把它理解得透透的,必須要搞清楚。
很久以前,在日本的德大寺,有一個叫做唯蓮的法師,他的故事很有借鑒意義。這個唯蓮法師是修學淨土的,他有一天看書看到《觀經》這裡,看到“攝取不捨”這四個字,他就起了懷疑了——到底這個“攝取不捨”是什麼意思呢?要怎樣才能叫做“不捨”啊?這個古德修學,有時候跟我們不太一樣,那些真正的修行人,他們讀經的時候不會像我們這麼馬虎,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疑點。
所以唯蓮法師起了懷疑後,他就開始在佛前,以七日為限,向本尊阿彌陀佛祈禱,他希望佛陀能夠親自現身,給他一個答案,這樣他才不會再有疑慮!
就這樣,唯蓮法師不吃不喝的,辛苦禮拜,足足祈禱了七天七夜,終於在最後一天的晚上,他實在是支撐不住了,倒下了,在他倒下的那一瞬間,阿彌陀佛就現身了!唯蓮法師親眼看見阿彌陀佛現金色身,光明燦爛的,莊嚴無比,佛陀來到他的身旁,一把就抓住他的手腕,只說了一句話:“這就是攝取不捨!”唯蓮法師當時本能的掙扎了一下,知道吧?
阿彌陀佛不是這樣抓著他嗎?唯蓮法師當時本能的就這樣往回掙扎了一下,想要掙脫,但是阿彌陀佛緊緊地抓著他,不讓他掙脫,佛陀這時又重復了一句:“這就是攝取不捨!”這下子唯蓮法師一下就恍然大悟了,原來這就是“攝取不捨”,佛陀消失後,他跪在地上感動得,那是痛哭流涕!佛陀的慈悲真就是這樣的,緊緊地抓住一切眾生,尤其是念佛眾生,你就算想逃,佛陀也會緊緊地抓住你,不讓你離開。
所以了解這點之後,我們對自己能否往生就不應該再起懷疑了,所謂“攝取不捨”、“全仗佛力”,面對來自於佛陀的無限力量,我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除非我們沒有信願,不想去,實在放捨不下,那樣佛陀才會暫時放手,尊重我們的選擇。
所以,在這裡我們還應該明白一點,如果我們不能往生、不能解脫,那絕對不會是佛陀辜負了我們,而是恰恰相反,那絕對是我們辜負了佛陀!這個道理,希望大家能夠慎思明辨,善思念之,要好好地去體會其中的奧義,不要錯過、更不要錯解了。
——大虛法師·摘自《洞見和真相》
(转自学佛网: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9/29230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