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雷派兩位主講人:蘇老師與林師兄都曾經是游藤恩師門下學生,卻在講經弘法時批評恩師的傳法,實在有失厚道!因此,我要發出警語來提醒一下。反對恩師的證信,根據佛經可是有罪的。在《般舟三昧經譬喻品第四》﹝三卷十六品﹞說到:
「佛言。是迷惑自貢高人。不信者及與惡知識從事。聞此經不信不樂。是為於我經中怨家無異。是不持戒人。在自大中。其餘人展轉聞其言信隨之。此為壞佛法。其人相告言。是經為非佛所說。直作是誹謗。」
《般舟三昧經》就是恩師提倡證信的最佳經典依據,在《般舟三昧經行品第二》﹝三卷十六品﹞云:
「若沙門白衣。所聞西方阿彌陀佛剎。當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以後。見阿彌陀佛。於覺不見。於夢中見之。…是菩薩摩訶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不於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乃見。便於是間坐。見阿彌陀佛。…菩薩於是間國土聞阿彌陀佛。數數念。用是念故。見阿彌陀佛。」
《般舟三昧經》不僅呼應了《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所說的:「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更是明確地詮釋了淨土真宗之「現生入正定聚」的法義,在《般舟三眛經羼羅耶佛品第九》﹝三卷十六品﹞云:
「是三昧誰當信者‧獨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阿惟越致‧阿羅漢‧乃信之耳‧有愚癡迷惑心者‧離是現在佛前立三昧遠‧何以故‧是法當念佛當見佛。」
「阿惟越致」就是入正定聚的身份,即是有兩種深信之信心決定者,故其念佛能理所當然地見到阿彌陀佛,經文清楚寫著:「一心念若一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以後。見阿彌陀佛。於覺不見。於夢中見之」,所以善導大師才會傳授「臨睡入觀法」。
我會引用《般舟三昧經》的經文,實在要感謝蘇老師以前在台北和平西路蓮社宣講了《教行信證》,他講解了〔行卷〕的經文:
「《十住毘婆沙論》曰:有人言:『般舟三昧及大悲,名諸佛家,從此二法,生諸如來。』此中般舟三昧為父,又大悲為母。復次般舟三昧是父,無生法忍是母。」
這段經文,使我起了好奇心去研讀《般舟三昧經》,讓我在恩師往生後,又找到新的學習方向。
蘇老師講經時,還提到《法華經》是聖道一佛乘,而《無量壽經》是誓願一佛乘,幫我種下了研讀《法華經》的種子,讓我獲益良多。於是,我要引用該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來警惕大眾,請先看下列經文: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在末法時代,只有淨土真宗的教法,藉著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可以成就這四法,而得以進入佛乘:
一者、為諸佛護念:
《往生禮讚偈》:「若稱佛往生者、常為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
淨土真宗行者信受名號來念佛往生,即能「為諸佛護念」
二者、植眾德本:
《行卷》:「斯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
淨土真宗行者以獲得一念歸命之信心,盡形壽來相續稱名,即為「植眾德本」。
三者、入正定聚:
《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淨土真宗行者於信心決定時,即入正定聚。
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觀經疏》:「自信勸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
阿彌陀佛的大悲弘願就是普度萬機、善惡齊攝,故淨土真宗行者自己信受彌陀之本願後,也勸別人來信受,就是「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再來研讀下列經文:
「普賢,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修習書寫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如從佛口、聞此經典,當知是人、供養釋迦牟尼佛,當知是人、佛讚善哉,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手摩其頭,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復貪著世樂,不好外道經書、手筆,亦復不喜親近其人、及諸惡者,若屠兒、若畜豬羊雞狗、若獵師、若炫賣女色,是人心意質直,有正憶念,有福德力,是人不為三毒所惱,亦復不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惱,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賢之行。」
如前面所述,行者於如來滅後,成就四法,必得是經,即進入一佛乘者,當如上列經文所云:「如是之人,不復貪著世樂,不好外道經書、手筆,亦復不喜親近其人、及諸惡者」與「是人心意質直,有正憶念,有福德力,是人不為三毒所惱,亦復不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惱,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賢之行。」這些德行,我相信游藤恩師已具備,故能不貪名利、不計毀譽,辛勤講經弘法十幾年,為後代樹立最佳典範。
緊接著,繼續看下列經文:
「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若有人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若有供養讚歎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若有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疏缺,醜唇、平鼻,手腳繚戾,眼目角睞,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諸惡重病,是故普賢,若見受持是經典者,當起遠迎,當如敬佛。」
所謂「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亦即學習佛乘者,如上列經文所言,若有人說其不是予以誹謗,那可是有罪的,其報應相當可怕!
我人微言輕,大家或許會對我的見解嗤之以鼻,但萬一我說對了,你是否有那個能耐來承受這些惡果?
最後我想呼籲一下!眾生本來就有各種根器,個性與思想觀念都不相同,所以世尊才會說:「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在日本淨土真宗早已分十幾派,在台灣的我們學了以後,也難免見解不同,但是大家不需要互相攻擊,就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彼此要井水不犯河水。真的,千萬不要去作「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蠢事,而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