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雖然記載著阿彌陀佛所發的三誓願: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靡所聞,誓不成等覺。」
但是講經弘法之人不該偏執一隅,而忽略了世尊更重要的勸誡之語,在〔東方偈〕云:
「若人無善本、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踊躍大歡喜。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壽命甚難得、佛世亦難值、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
聞法能不忘、見敬得大慶、則我善親友。是故當發意。
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成佛道、廣濟生死流。」
上列經文之字句:「若人無善本」、「清淨有戒者」、「謙敬聞奉行」、「憍慢弊懈怠」,都充滿著需要自己努力去改進與實踐的氛圍;而「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則是佛陀更進一步指示著要不畏艱難,精進地去求得信慧,絕無存在著簡單地敬信阿彌陀佛之三誓願,即能往生淨土來了脫生死的意思。
世尊還在《大經》之中,囑咐著我們: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趣、道趣自然閉、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看吧!世尊在上述經文中,清清楚楚地說:「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這豈不是要「盡自力得他力」的話語嗎!而且還更進一步鼓勵大家「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這絕不是學仰信與解信,只要到道場聽聽經、唸幾句佛號就行,反而是游藤恩師所說的,以逼切的心去求證信,才符合此處佛陀開示的含意。
世尊還再三勸說著彌勒菩薩: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體、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為自然、次於泥洹之道。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
此處經文之字句「自厭生死老病痛苦」,就是佛陀在勸彌勒菩薩不要留戀娑婆;「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乃指出自己要下定決心來作到「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即是「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修己潔體、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就是要去除凡夫習氣中之「憍慢弊懈怠」的毛病;接著「精明求願、積累善本」,即為「謙敬聞奉行、踊躍大歡喜」,就是自己要虛心來信受本願救度,以及恭敬且積極地稱念名號,就能感應見到彌陀而得到他力之教法的精髓,此為「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的另類隱意。以上這些作為,都需要弘願念佛行者以「一世勤苦」去實踐,才能完成所謂的「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
最後世尊又慇勤叮嚀彌勒菩薩:「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千萬要各自精進努力,去求得本願力迴向的真實信心來往生真實報土;而不要因疑惑心作祟,生在化土受苦而懊悔不已,這可是你自己的過失啊!看吧!連大菩薩身份的彌勒菩薩都被世尊要求,必須作到「盡自力得他力」,更何況我們是罪惡生死的凡夫呢。如此見解是否贊同,就只能任君選擇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