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看「若不親從慈尊、何能免斯長歎」,其意謂著想要「免斯長歎」就得「親從慈尊」,於是《觀經》云: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世尊所想要教韋提希夫人的「教我思惟」,為《觀經》〔第七觀:華座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正當世尊要說「除苦惱法」時,隨即西方三聖住立空中,韋提希夫人等都見到阿彌陀佛的身相光明。這就是恩師所謂的另一種立場解釋「真心徹到」:「另一種是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講『阿彌陀佛的真心徹到我的心』」。
接著,世尊所想要教韋提希夫人的「教我正受」,即為〔第九觀:真身觀〕: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其光明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但當憶想、令心眼見。
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
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眉聞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
如此的遵從佛陀之教導,來「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豈不是如善導大師所說的「自非發金剛之志」來「親從慈尊」;而「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豈能不「永絕生死之元、得離苦惱娑婆、即階無為之境」呢!
綜上所述,世尊所教導的「真身觀」之所以能成就,除了凡夫自己要發金剛意志來觀佛以外,更有著阿彌陀佛的大悲心來應驗現身。這就是恩師所講的:
「『真心徹到』」就是『阿彌陀佛的真心徹到我的心,所以我才會拼命真心徹到要讓阿彌陀佛救』,這有機法一體的說明,站在『法』,站在『機』,『法』是救的方,『機』就是被救的方」。
淨土真宗對於「真心徹到」的推崇,是來自親鑾聖人的名言,在《高僧和讚》〔善導大師〕文段中說:
「真心徹到之眾生、此心成為金剛心、等同三品懺悔人,善導宗師如是說。」
其意為「真心徹到之眾生」,「等同三品懺悔人」。那為何能「等同」?為何能「此心成為金剛心」?「善導宗師如是說」到底說了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