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第一種深信之比較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關於本願念佛的文章,乍看之下好像精彩萬分,但是仔細品味後,卻覺得他力信心火候不足,那種感覺如同妙好人庄松所講的比喻。有一次,庄松問某蓮友說:「你的安心如何?」那人回答說:「我深信本願而無有絲毫懷疑。稱名念佛,甚感喜悅。」庄松開導他說:「讓我打個比方吧!有位母親讓孩子到下關當學徒。為了愛兒,她一針一線真誠地縫了件棉襖送過去。兒子接到了衣服,但卻沒有接到母親的真誠。你的安心,即是如此。」同時,他把那種慈母之心編成一首搖籃曲,背著孩子時經常唱起:「好冷,好冷,國地不同,下關尤冷。縫寄棉衣,附上慈悲。不取慈悲,只取棉衣。」為何會發生這種狀況?我思索了好久,終於發現其中的原由,想以下列兩個故事來說明之。

 

    有一位修道人在山路上,遇到一隻小鳥躺在路中央,並且兩隻腳抬得高高的,就好奇地問他:「為何躺在這邊?路人會不小心踩到你。」小鳥說:「我剛剛在山裡聽到,大家議論天快要塌下來,所以我要用腳把天頂住。」修道人笑說:「你的腳那麼纖細,天卻廣大無邊,你怎麼可能頂的住!」小鳥回答:「我是很瘦小,但是我有心,可以感動更多人加入,就能一起把天撐起來。」

 

    另一個故事:有位記者到療養院參觀,看到一位患者口中唸唸有詞,仔細一聽全是醫學名詞,甚為訝異他的學問,就詢問其來歷。他以前是台灣有名的腎臟科醫生,當時醫療資源貧乏,尿毒症病人都無藥可救。他只能眼睜睜看著病人,因各種併發症而痛苦死亡,身為醫師卻無法拯救病人,讓他自責不已。後來,聽說國外發明洗腎機器,可以解救尿毒症患者,但是機器價錢極為昂貴,他就四處奔波、極力爭取經費來購買機器,在千辛萬苦下終於如願以償。因為這是全台唯一的救命機器,可以讓病人脫離痛苦免於一死,於是全部尿毒症患者蜂擁而至,讓他疲於奔命,但是機器不堪負荷。在名額有限下,造成爭先恐後的現象,遇有權勢的病人就對他百般威脅利誘,而尋常窮困人家就跪地苦苦哀求。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他終於承受不住而崩潰、精神失常。

 

    依第一種深信所言之內容:「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讀者認為在這兩個故事中的主角,那一個的心境較為符合第一種深信?小鳥雖淪為畜生道,並自認瘦小,但仍覺尚可作為,對自己並不死心。反觀腎臟科醫師,不但擁有智慧、福報成為名醫,還握有眾人生死大權,卻未因此不可一世,趁機扮演救世菩薩,反而體認到自己的無能,徹底地放棄自我。

 

    我想這兩個故事,可以讓大家檢視自己的自力心狀況,是否完全降服,或者還一息尚存。因為兩種深信就像翹翹板,唯有第一種深信為零分,第二種深信才能一百分。如果未能坦承自己的無能,就會動用自己既有的思想、觀念,來解讀弘願法門的教義。由於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同,就會衍生出種種的差別信念。或是習慣於凡夫的見解,而迷失於聖教中權假方便的部份教義,對於祖師後續傳授之真實部份的教理,就會視而不見,甚至加以排斥、貶抑。如此一來,所領受的信心就不是如來所迴施的真實信心,無法到達平等一味的他力信心境界。

 

    想要徹底體認第一種深信,僅從認知上著手,極力鑽研文字理論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將認知付諸於行動,專注於實踐念佛的行為。藉由聆聽如來的召喚聲—南無阿彌陀佛,來完成捨自力歸他力。因為名號具有「破無明、滿志願」的圓滿功德,所以念佛可消業障、增長智慧,來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凡夫面目,而滅除自力心。念佛是往生的重要磐石,唯有解行並進,才能完全拋棄無始以來就深藏於內的自力陰霾。第一種深信是學弘願法門最重要的踏腳石,必須踩穩這一步,以後才能海闊天空遨遊於他力念佛的世界。
                              發表於2009.04.25 Yahoo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