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依善導大師所著之【往生禮讚偈】之文勢,稍作整理與排序,以問答方式,讓內容更加清晰明白呈現出,善導大師所欲傳達之意涵,以幫助蓮友們對游藤老師所教授之「臨睡入觀法」,能窺出其堂奧,以消除大家心中之疑慮。
我能發現此偈之奧義,全拜蓮友們對老師的質疑,造成蓮社內部之擾攘不安,使我不禁暗責老師何苦說破要證信、求感應,其實學解信久了,時機成熟自然明白箇中道理。
在搬家打包家當時,順手翻閱蘇老師所給之【往生禮讚】講義,看到文末也寫著「臨睡入觀法」(很慚愧!我從沒讀過此偈)。奇怪!善導大師怎麼跟老師一個樣,都在臨別一腳,究竟有何用意!於是上網找到全文,仔細研讀一番,才明白兩位老人家的用心良苦心。我猶豫了很久,決定發佈出來,避免老師的苦心化為烏有。
一﹑如何定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有兩種途徑定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一種﹒具三心、五念、四修必生。第二種﹒稱名相續即生。
第一種﹑如觀經說者。具三心必得往生。又如天親淨土論云。若有願生彼國者。勸修五念門。五門若具定得往生。又勸行四修法。用策三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又菩薩已免生死。所作善法回求佛果。即是自利。教化眾生盡未來際。即是利他。
第二種﹑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未免惡道生死等苦。隨緣起行。一切善根具速回。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更無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運。自利利他無不具足。又如文殊般若云。明一行三昧。唯勸。獨處空閑。捨諸亂意。係心一佛。不觀相貌。專稱名字。即於念中。得見彼阿彌陀佛及一切佛等。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字者。有何意也。答曰。乃由眾生障重。境細心麤。識颺神飛。觀難成就也。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二﹑為何稱名相續即生?
答︰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
三﹑為何要念念相續?
答︰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希得一二。千時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
又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何以故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
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仰願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已能今身願生彼國者。行住坐臥必須勵心剋己。晝夜莫廢。畢命為期。上在一形似如少苦。前念命終後念即生彼國。長時永劫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不經生死。豈非快哉。〈難怪善導大師會說:到彼國已。更無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運。〉
四﹑如何才能念念相續?
答︰係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迴願不慇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懺悔心故。
懺悔有三品。一要二略三廣。如下具說。隨意用皆得。乃至小罪若懺。即能徹法徹髓。能如此懺者。不問久近。所有重障頓皆滅盡。若不如此。縱使日夜十二時急走。眾是無益。若不作者。
五﹑要如何懺悔?
答︰懺悔有兩種方法。一種取中下懺悔亦得。一種真心徹到。
第一種﹑上二品懺悔發願等同前。須要中要取初。須略中略取中。須廣中廣取下。其廣者。就實有心願生者而勸。或對四眾。或對十方佛。或對舍利尊像大眾。或對一人。若獨自等。又向十方盡虛空三寶。及盡眾生界等。具向發露懺悔。懺悔有三品。上中下。上品懺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懺悔。中品懺悔者。遍身熱汗從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懺悔。下品懺悔者。遍身徹熱。眼中淚出者。名下品懺悔。此等三品雖有差別。即是久種解脫分善根人。致使今生敬法重人。不惜身命。
敬白。十方諸佛。十二部經。諸大菩薩。一切賢聖。及一切天龍八部。法界眾生。現前大眾等。證知我。發露懺悔。從無始已來乃至今身。殺害一切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偷盜一切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物。不可知數。於一切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上起邪心。不可知數。妄語欺誑一切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綺語調哢一切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惡口罵辱誹謗毀呰一切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兩舌鬥亂破壞一切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或破五戒八戒十戒十善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菩薩三聚戒十無盡戒乃至一切戒及一切威儀戒等。自作教他見作隨喜。不可知數。如是等眾罪亦如十方大地無邊微塵無數。我等作罪亦復無數。虛空無邊。我等作罪亦復無邊。方便無邊。我等作罪亦復無邊。法性無邊。我等作罪亦復無邊。法界無邊。我等作罪亦復無邊。眾生無邊我等劫奪殺害亦復無邊。三寶無邊。我等侵損劫奪殺害亦復無邊。戒品無邊。我等毀犯亦復無邊。如是等罪。上至諸菩薩。下至聲聞緣覺。所不能知。唯佛與佛乃能知我罪之多少。今於三寶前法界眾生前。發露懺悔。不敢覆藏。唯願十方三寶法界眾生。受我懺悔。憶我清淨。始從今日。願共法界眾生。捨邪歸正。發菩提心。慈心相向。佛眼相看。菩提眷屬。作真善知識。同生阿彌陀佛國。乃至成佛。如是等罪永斷相續。更不敢作。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廣懺竟)。
第二種﹑應知雖不能流淚流血等。但能真心徹到者。即與上同。
若入觀及睡眠時。應發此願。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向西。十聲稱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菩薩清淨大海眾竟。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淪六道苦不可具云。今日遇善知識。得聞彌陀本願名號。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本弘誓願攝受。弟子不識彌陀佛身相光明。願佛慈悲示現弟子身相觀音勢至諸菩薩等。及彼世界清淨莊嚴光明等相。道此語已。一心正念。即隨意入觀及睡。或有正發願時即得見之。或有睡眠時得見。除不至心。此願比來大有現驗。
六﹑稱念禮觀阿彌陀佛。現世有何功德利益?
答︰若稱阿彌陀佛一聲。即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禮念已下亦如是。
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又如觀經云。若稱禮念阿彌陀佛。願往生彼國者。彼佛即遣無數化佛無數化觀音勢至菩薩護念行者。復與前二十五菩薩等。百重千重圍遶行者。不問行住坐臥一切時處若晝若夜。常不離行者。
又如無量壽經云。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又如彌陀經云。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即應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稱佛不亂。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此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國。佛告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是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次下說云。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南西北方及上下。一一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各於本國出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信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云何名護念。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證誠此事。故名護念經。次下文云。若稱佛往生者。常為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故名護念經。
附註:建議於閱讀此文時,配合往生禮讚偈之原文,可清楚所做整理之依據。
發表於2009.05.01 Yahoo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