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碰 釘 子


    民國791990)年時,當我聽聞了弘願法門,在信心決定後,每天沉浸於念佛喜悅中,就迫不及待想跟週遭人分享,儘管有人不認同,我還是忍不住想說。直到勸信一位新同事,碰到了釘子而停止,她說:「我的男友是基督徒,就想找我上教堂;而妳是佛教徒,就想勸我學佛。其實我不相信宗教,你們都在白費唇舌。」她接著說了一個故事,內容如下所述,我聽完後覺得有理,就不再隨便勸信他人。

 

    有位幸運兒,身邊的人包括同事、親朋好友,人人都稱羨他娶到一房好媳婦—外貌美麗、性情溫柔賢淑。有一天,他上班出門遇到鄰居,又大大誇讚他妻子,使他興起一個念頭:「我太太真的有那麼好嗎?說不定她是在人前故意表現,我不妨私底下試探一番。」於是翹班在家門外暗地觀察。發現妻子一人時,依然穿著端莊,毫不邋遢,認真操持家務,與他平常看到的形象一致,心想:「也許是今天碰巧吧,我要長時期且不定時來觀察,總有抓到她凸槌的一天。」經過一段時間,他都沒發現妻子有異樣,就想:「她能當好太太,該歸功於我是個好丈夫。」在下班回到家,他把鞋子、臭襪子亂放,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可是妻子不在意他的懶散,還勤快地動手清理乾淨。太太的表現並未打動他的心,仍進一步採取行動,不再準時下班回家,故意跟同事喝酒,半夜醉醺醺地回家,心裡有點得意,可以看到妻子生氣的模樣。太太卻未予以責備,反而天天等門,更加用心照顧他。他好奇地問了她,為何不生氣?「你為了家庭,辛苦工作還要應酬,我要感恩你、體諒你!」他聽了很沮喪,決定顛覆好丈夫形象,開始尋花問柳。留在外面過夜,即便回家也是身沾粉味,等著看他太太的好戲。誰知太太還是沒發脾氣,熱烈地等待他回家,給予最舒適地伺候。後來,他採取了激烈的手段,把女人帶回家,蓄意在妻子面前親熱,想要激怒她。想不到她不但沒發怒,還熱心地招待女人。氣得他把女人留下來共同生活,兩人還將妻子當佣人般使喚,等待著太太動怒的一天。經過一段時間,當他看到妻子一付心甘情願,過著三人行的生活,憤怒地要求離婚。妻子聞之臉色一變,他見狀暗地裡高興:「終於可以見到妳發飆的模樣。」出乎意料,妻子哽咽地說:「既然你厭倦我,而成全你們,可以讓你得到幸福,我願意退讓、離婚。」他一聽再也受不了,就動手掐死妻子。

 

    當年這個故事震撼著我,澆息我宣揚弘願的熱情!的確,聽者不願打開心扉,恣意放縱疑心,善知識的好言相勸,只不過是一場唇槍舌戰,對聽者毫無實益而言。再省察自己接觸佛門時間太短,不僅對於一般佛學知識欠缺,即便信心已決定但對弘願教義所知無幾,實在才疏學淺沒有能力勸信他人,不該貿然行事,以免弄巧成拙引來別人反感,應該先穩住自己的往生,以後乘願再來度化他人。這麼多年來,除了協助舍妹得到他力信心以外,對於他人都沉默以對,有時會覺得愧對「弘願我家業」,卻又擔心自己言行失當惹來非議,害別人錯失學弘願的機緣。

 

最近幾年,我看到善導大師與蓮如上人的著作,對於自己的沉默、低調才能感到釋懷。善導大師於觀念法門中告誡:「問曰。釋迦出現。為度五濁凡夫。即以慈悲。開示十惡之因報果三塗之苦。又以平等智慧。悟入人天迴生彌陀佛國。諸經頓教文義歷然。今乃有人。公然不信共相誹毀者。未知此人現生及死後得何罪報。具引佛經與其作證。令生改悔信佛大乘迴生淨土。即為利益也。答曰。依佛經答者。又此惡人如上五惡性分中已說竟。今直引佛經以為明證。即如十往生經云。佛告山海慧菩薩。汝今為度一切眾生。應當受持是經。佛又告山海慧。是經名為觀阿彌陀佛色身正念解脫三昧經。亦名度諸有流生死八難有緣眾生經。如是受持。眾生未有念佛三昧緣者。是經能與作開大三昧門。是經能與眾生閉地獄門。是經能與眾生除害人惡鬼殄滅。四向悉皆安穩。佛告山海慧。如我所說。其義如是。山海慧白佛言。未來眾生多有誹謗。如是之人於後云何。佛言。於後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若男若女。見有讀誦是經。或相瞋恚心懷誹謗。緣是謗正法故。是人現身得諸惡重病。身根不具。或得聾病盲病失陰病鬼魅邪狂風冷熱痔水腫失心。如是等諸惡重病世世在身。如是受苦坐臥不安。大小便利亦皆不通。求生求死不得。謗是經故受苦如是。或時死後墮於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謗是經故得罪如是。或時得出。生在人中。作牛馬豬羊。為人所殺。受大苦惱。為謗是經故。後得人身。常生下賤。百千萬世不得自在。百千萬世不見三寶名字。為謗是經故受苦如是。是故無智人中莫說是經。正觀正念如是之人然後與說。彼此不敬是經。墮於地獄。彼此敬重。得正解脫。往生阿彌陀佛國。今又以此經證。故知毀敬之者佛記損益不虛。應知。具答前問竟。」因此,我順從同事的制止,不再隨便勸信他人,是符合了善導大師的教誨:「是故無智人中莫說是經。正觀正念如是之人然後與說。彼此不敬是經。墮於地獄。彼此敬重。得正解脫。往生阿彌陀佛國。

 

蓮如上人更依據善導大師的教誡,於御文章之《念佛行者》文中叮嚀:「夫,於真宗念佛行者中,對法義不瞭解者尚多,經考察結果也是如此。總之,從今以後,同心行者,必以下列二言意為本。一、必先治定自身往生之安心。二、若勸化別人時,必分宿善、無宿善來加以勸化之。於心中諳此道理並維持此則。然後,為己身往生過程中,先蓄存一念發起之信心,而且時常不忘他力佛恩之稱名念佛,更要以王法為先,以仁義為本。對諸佛、菩薩等,不可疏略,諸法、諸宗也不輕蔑,順著世俗之義,對他宗、他門決不表露本流法義,能守此則者,才算遵守本流聖人所訂律規之真宗行者。」如此看來,當年我諸多顧慮下,不願魯莽行事,而先求穩住自己的往生之行為,是誤打誤撞地遵守了真宗之律規。

 

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沉寂這麼久總算遇到宿善之機,有了勸信的機會。一位年近七十之蓮友,雖無緣親炙於游藤老師,卻聽從老師之遺教,苦苦追求信心決定之真實感,時常請益於講師們,長達兩年之久,卻無人解決她的問題。我看她年事已高,又有顆迫切的心,實在於心不忍就塞給她字條,告訴她解決之道。蒙其謙遜而不嫌棄我,願意依我所言行事,果真有所感應,終於安下心來念佛。看著她感激我為其解除苦惱的模樣,使我不禁想問:為何其他人幫不了她?這讓我看到自己的優勢,明白多年來遵守律規,確實從中獲得益處。

 

因為我著重自己的信心與往生,就會「時常不忘他力佛恩之稱名念佛」,讓名號功德得以發揮效力,使我變得比較有智慧,發現以前搞不懂之經文,只能選擇相信老師的解說,現在都能自行領略經文的意境,還突然地看懂善導大師的著作。這些成效確實不是我自己刻苦研讀出來的,心裡明白是來自彌陀的恩賜,使我不敢有絲毫的傲慢心態,就不會產生「偏執己見」之毛病,樂於肯定他人學習弘願之表現,所以我的態度讓這位蓮友能接受我的建議。

 

此次事件也讓我重新省思,決定打破沉默,想把弘願法門的殊勝介紹給有緣人。雖然我還是對聖道門的教理所知不多,也沒有講經說法的能力,但總有助人一臂之力的機會。再者,時空背景不同於當年,現在有太多人傳授本願念佛,比較容易碰到「正觀正念如是之人」。況且藉由文字之傳達,須有心學習弘願之人才會耐心看文章;我又能斟酌字句,避免一時失察而發言不當。至於碰釘子是在所難免,只好用心檢討或者一笑置之,再耐心等待機緣成熟。

                           發表於2009.06.27 Yahoo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